Archive for the Speech Category

我見到上主衪的肖像銘刻在6。12示威年輕人靈魂的深處

Posted in Speech on June 15, 2019 by loso

天主教夏志誠神父6。12灣仔聖母聖衣堂彌撒宣道辭

 

彌撒前一小時,我和幾十位青年傾談、聆聽他們。他們都是今天都幾小時或全日在金鐘的。我好難過 ,不應該如此結果的。我聽到青年的態度,都是理性、和平、克制。或許你會說他們天真,他們以為人多聚集,就會起作用,推遲逃犯(引渡)條例的議程。

 

但不知什麽原因,不知是誰的命令,他們的經驗告訴我,青年受到的,是被暴力對待。我完全想不到為什麼會這樣,青年完全不應該要面對這一切。我從沒有想像到,香港社會為何會走到今日?

 

我在香港出生、成長。這兒有我家人,有我所愛的家人!我們想自由地生活下去,想生命能受保障,希望擁有人該有的自由,不用生活在恐懼中。難道這樣很過份?難道這是我們不配擁有的嗎?不是的!不對!不應該如此!因此,幾天前,我們當中很多人走出來,用我們的腳、遊行、用我們的汗水去表達。但好像沒有用……

 

今天,很多人罷課或罷工,幾萬人圍著立法會,但又被驅趕了,好像又起不了作用。教會呼籲我們祈禱、參與彌撒,又有什麼用呢?

 

但我剛才聽到青年分享時,我聽到了,我見到很美善的人性表現。在如此不公平的對待下,仍是閃耀著人性的光輝,青年們彼此幫忙、互相扶持:「多少人來,就多少人走!」這就是彼此相愛,這就是耶穌的教導。這就是我們祈禱時,祈求上主俯允我們、改造我們,從靈性從心底改造我們…… 所得到的成果。

 

第一篇讀經,聖保祿說:「文字叫人死,神卻叫人活。」就是這份靈性了。但可惜今日香港社會,說要在文字上做功夫,說要定下不知什麼法例,不知說到幾美好的法例,但好像沒有什麼人明白的法例。

 

耶穌告訴我們,真正的法律,是成全,是使人成全!真正的法律使人懂得為其他人著想,懂得愛別人,甚至會犧牲自己。

 

剛才,我和林祖明神父從堅道教區中心步行到這裡,因為我們怕會交通擠塞,所以也不駕車了。但感謝上主讓我走了這段路!我見到有很多青年,我心裡很難受…… 為何會這樣的?但我在這份難受中,卻很欣賞他們。

 

我欣賞他們這份純潔,對社會的愛護。他們做不了什麼,他們還可以做什麼呢?他們只能夠站在街上叫幾句(口號),以表達他們的意願,希望當權者聽到,只是如此而已。

 

有何過份之有呢?為何不可以呢?

 

我沿路行過來,我的心在流淚。

 

但同時,我感謝上主!感謝天主,讓我們香港社會,能擁有這麽美好的青年。我見到上主祂的肖像,銘刻在這些年青人靈魂的深處,他們走出來,其實非為了自己。

 

各位兄弟姐妹,我不知道我們還可以做什麼,路可以怎樣走下去。但今日耶穌告訴我們:成全!真正的成全在我們,我們怎樣看待我們的生活和生命。我們尋求公義,就用公義的方法!

 

我們為了香港社會,就為香港社會上每一個人,懂得彼此相愛、彼此尊重,互相一起,了我們這地方,為我們這片土地,能做一丁點就做一丁點。即使即一篇經文、一個祈禱、一個反省、一句說話、一個WhatsApp訊息….

 

各位兄弟姐妹,人的能力有限,就讓我們信賴天主、投奔向祂。

「現在要控告的⋯⋯是所有珍重香港的人」—— 鍾耀華煽惑罪成判刑前自白

Posted in HK Pan-Democrats, Speech on April 11, 2019 by loso

我沒有什麼需要陳情。現在控告的,並不是第七被告,或者第一、二、三、四、五、六、八、九被告。控告的,是所有參與過雨傘運動的人,是所有珍重香港的人。亦此,法官閣下你需要知道的,並不是第七被告的背景及參與的原由,而是每一個參與運動,願意花上時間、心力、過去與未來,把自己的生命投放在香港的市民,他們依然堅持在香港不放棄的原因——哪怕是熒熒曳光。

如果你要知道這些,就不是透過一份書面陳詞,幾封信件,幾段慷慨激昂的說話可以得知。我們得毀掉被條文、被權力、被體制所形塑的自己,走進一個充滿未知、在歷史與當下糾纏不清、在個人努力與萬千偶然混雜複合的世界,關心我們的世界,而非僅僅在乎自己的位置。

 

雨傘運動,或者很多運動本身就是一回這麼的事。我們要知道政治經濟裏的權力勾結合謀,找出着力點,鍥而不捨地敲打。在這個過程裏無聖人可隨,我們會迷惘,曾經一路建築的自我會坍塌,會趨向滅亡,但始終會重生。

唯有如此相信。

不論你是法官、律師、老師、牧師、議員、學生、助理、支持者反對者、各行各業,我們首先是一個人。如果這是一個人,這就是所有仍然面對自己的人的說話。亦此,沒有什麼需要陳情,我們有責任走出法庭或議事庭或媒體或一切中介去親自體悟世情。這全都不是這個法庭可以告之。

 

English Translation: “I believe we will be reborn”

《敲鐘者言》 —— 朱耀明牧師煽惑罪成待判求情書

Posted in HK Pan-Democrats, Speech on April 10, 2019 by loso

English Translation: Reverend Chu’s Umbrella Movement speech ahead of sentencing

 

作為一個終生為上主所用,矢志與弱勢者和窮苦人同行,祈求彰顯上主公義,實踐天國在人間,傳頌愛與和平福音的牧師,垂老之年,滿頭白髮,站在法庭被告欄,以待罪之身作最後的陳詞,看似極其荒謬和諷刺,甚至被視為神職人員的羞辱!

然而,此時此刻,在我心中,在法庭的被告欄,是一生牧職最崇高的講壇,死蔭的幽谷成就了靈性的高峯。

幾十年來,講道無數,想不到最費時、最用心、受眾最多的講道,正是在被告欄的陳詞,這裏有我童年的故事、牧區的故事、香港的故事、民主的故事、最後一里的故事、雨傘運動的故事、人間和天國的故事。

古時的猶太人,期待救贖主來臨的日子,那裏再沒有痛苦和眼淚,但基督道成肉身,住在人間,經歷人世的艱辛,詮釋了救贖主的真義:「那裏有痛苦和眼淚,那裏就有救贖主!」

在乖謬的時代,在專權的國度,在扭曲的社會,我甘願成為一個勇敢的敲鐘者,喚醒人間昏睡的靈魂。

這一切,從我童年的故事說起。

 

我自幼失怙、失恃,幼時被送回鄉間隨祖母生活。

小學時,目睹殘酷的土地改革運動,許多「地主」受公審,群情洶湧,有些即時槍斃而死去,有些不堪凌辱而自盡。

政治鬥爭下,田地荒廢,人民成為犧牲者,捱飢抵餓,以樹葉野果充飢。

替人看牛和種田,與祖母相依為命,小學教育在打倒美帝國主義的口號下完成。

祖母離世更是無依,她死前託一位鄉里,申請我重回香港。擔着自己的行李,步行了一天,才到達台城車站。

抵港的第一天,便上工當學徒,不甘永遠煮飯和洗衣,出走露宿街頭,替人擦鞋為生,飽受歧視,更被黑社會欺凌毆打。

有一年,患上風濕性心臟病,住院兩個多月。

躺在病床,看見病友死前的掙扎,看見別人探病的親友,我卻孑然一身,傷心莫過於此。

我開始問自己:生存的意義是甚麼?生,彷彿是我個人的負累;死,可能是個人的徹底解脫。

就在我充斥死和解脫的念頭時,一位慈祥的老人家,介紹我充當校工。主任是一位虔誠愛主的基督徒,常傳福音,邀請我返教會崇拜。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福音14:6),像痛苦盡處的燈火,給我生命的亮光。

我逐漸明白,我不能放棄,生活雖然孤苦,若然人間有愛、正道、真理、更高的生命價值和意義的道路,我決志跟隨。

靠着上主的恩典,憑着信心,克服學習上和經濟的困難,拿着離職的一個月港幣130元的工資,開始半工半讀,完成了三年高中、四年大專、三年神學院的課程,預備作傳道者,服侍基層,與弱勢者和窮苦人同行。

我知道,前行路上不再孤單,因為主與我同行。

 

1974年,我受託到柴灣浸信會服侍。

柴灣,一直被人視為香港的「紅番區」,名稱的由來,是由於地區人多擠迫,居民生活貧窮,教育水平低下,醫療衞生不足。

適齡兒童雖有學校教育,但沒有家庭的愛和關懷,一家大小,擠在僅可放置一床一櫃的徙置區,生活困苦,環境惡劣,青少年吸毒和犯罪率非常高。

還有不少家庭住在木屋區,夏天有風災和雨災,冬天深夜常有火災。每一次,我到災難現場,擁抱安慰災民,都深感窮人的痛苦與無助,我會用教會慈惠基金,撥款援助不幸的災民。

曾有一位弟兄向我訴說,他遭受市政署不公平對待,他的小販攤檔沒法經營。他向自己教會的牧師求助,牧師卻說:「我為你祈禱吧,祈禱過後,你就要去找朱耀明牧師了。」

這位弟兄來到我的面前,我跟他說,我們也祈禱。不過,我可多走一步,陪同他向行政立法兩局議員申訴署申訴,結果把問題解決了。

身為傳道人,不能對沒有衣服穿、沒有飯吃的人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要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雅各書2:16)

多走一步,教會應是散播盼望的群體;多走一步,教會應是擁抱傷痛的群體;多走一步,才是教會存在的真正意義。我一心決志與民同行,多走一步,一起爭取改善民生,爭取興建東區走廊,爭取興建東區醫院,爭取木屋居民上樓,爭取改善工人生活。

希望,就在爭取和奮鬥的人當中。

但教會是保守的,對傳道人參與爭取的社會運動,總是有所顧慮。

當年,參與爭取興建東區醫院時,我的教會正向政府申請土地興建教堂,第一次接受電視台訪問時,心裏有點不安,擔心政府視我們為壓力團體,拒絕批地;擔心我的同工和教友,對教會牧師參與社會運動,未能認同。

但聖經給我無盡的勇氣和力量。

聖經記載,耶穌道成肉身,住在人間,他宣告:「傳福音給貧窮的人……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看見,受壓迫的得自由」(路加福音4:18),這不是人類被救贖的好消息嗎?

結果有權有勢的人卻帶祂到山崖,欲置祂於死地,但耶穌並不懼怕,從容地從人群穿過去,走了。

我們生於世上的信徒,應牢記保羅的教訓,他說:「我活着就是基督。」(腓立比書1:21)

「基督沒有身體:

基督以你為祂的身體,
以你的雙手完成祂的工作,
以你的腳走遍世界,
透過你的雙眼,
把憐憫的目光投向世界。」

~大德蘭修女(Teresa of Avila, 1515-1582)

我被召為上主的僕人,效法基督,跟隨基督的腳步,承託祂的使命,於世上傳達上主的關懷,不應懼怕任何的政治壓力和別人的評價。

多走一步,與民同行,就是一步一步追隨基督。

 

我們這一代人,經歷戰禍,逃難來港,過着流離的艱辛生活,拼搏幾十年以為可以安定下來。

中英政府於1984年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中國收回主權,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並保證香港50年不變,但卻未能完全穩定人心。

教會為此,曾推動「香港是我家」運動,以鼓勵港人不要離去。

1984年9月,有89個團體集會於土瓜灣「高山劇場」,要求漸進「還政於民」。香港教會為穩定人心,於1984年也表達了清晰的信念書:

1997年後維持高度自治,市民享有神所賦予的人權、自由,包括言論、出版、結社、集會、出入境、信仰及傳教等自由。

政府必須向香港市民直接負責;不單要致力於香港的經濟發展,同樣重要的是重視市民中沉默的大多數者的利益;並要繼續保持立法、司法及行政獨立。

信念基於我們的信仰:每個人都是按照上主的形象被造的。

因此,人人應受尊重和保護,我們致力爭取民主,因為民主的理想是自由、平等和博愛。政治自由不是單一地對國家的效忠,也應承認人的尊嚴,而且人人生活在社會,都有其獨特的潛力和能力,貢獻和創建社會,而人權是上主所賦予,任何政權均不得隨意剝奪。

不幸,1989年北京的民主運動,中共政權以「屠城」結束,目睹這場運動的結果,港人不寒而慄,對民主的訴求更為殷切。

當時,社會有要求英國給予港人護照,有要求1991年立法局必須由普選產生,八九民運之後,我主要照顧流亡的民運人士,擁抱苦難者。

1991年有地區直選議員。1995年已增加直選議席。同時,1991年港督衞奕信簽署了《香港人權法案》,香港既有的《社團條例》及《公安條例》所有牴觸《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全予廢除。

普選有了進度和時間表,《人權法》使港人有進一步保障,我便少參與政制討論,多致力民生工作,特別是醫療、善終及退休保障等。

我心中懷抱善良的希望:民主、自由、人權和法治,會一天天的好起來。

 

一切善良的願望,竟然日漸渺茫,我又要重上高山,為了民主再啟航。

聖經的阿摩司先知,最關心公義與公平,他目睹失序和荒謬的社會繁榮,只限於富有的人,窮人仍然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和壓迫,他嚴厲警告世人:「你們要遭殃了。因為你們歪曲正義,剝奪了人民的權利!」(阿摩司書5:7)

香港有700多萬人,人人生而平等,政府卻剝奪人民的提名權、參選權。首屆特首由400人選出,政府和人民沒有任何關連。至今仍是由小圈子1,200人選出。

政府眼中沒有人民,人民也不信任政府,對於千百般民怨,特首一聲「早晨」,就視而不見。

2003年「沙士」襲港,政府抗疫無方,結果299人死亡,1,755人染病,董建華耗盡香港人的同情憐憫心,市民努力互濟之時,他卻硬推23條立法,導致50萬人上街抗議,最後「腳痛」下台。

立法會保有功能組別,剝奪了議員的私人提案權,政府的議案只要掌握功能組別和保皇黨的票數,很容易就可以通過,這種走向專權的制度,人民的生活較回歸前更困苦,更無助,更傷心。

我們再不能沉默了,為平等的人權,民主必須多走一步。

本着爭取民主的初衷,2002年,我們組成「香港民主發展網絡」(Hong Kong Development Network)(以下簡稱民網),成員包括有律師、學生、學者,並由陳健民教授領導30多名教授,研究符合基本法要求的政制方案。

2004年4月「民網」完成了方案,準備呈交政府和公開宣佈,讓社會討論民主政制。

不幸,中央政府卻於4月6日釋法,否定了2007和2008的普選。所有參與研究的學者非常憤怒,並於5月的記者會齊穿黑衣,宣告「香港民主已死」。

自此之後,我專心公民教育,發展教會的服務事工。

 

2008年,我做大腸鋇劑造影檢查(Barium Enema),穿腸鋇入腹腔,即時要接受緊急外科手術,醫生表示我只有五成生存機會。

徘徊於生死邊緣,幾乎陷於生離死別的時候,我囑咐兒子說:「孩子!要好好照顧媽媽呀!」

感謝上主的恩典和醫生的悉心治療,救回我的生命。

病後,我心裏只有三個心願,做好教會退休後的交接工作;陪伴妻子和家人,特別兩位孫兒,我很喜歡和他們遊玩、嬉水;寫一本關於民運的歷史書,只此而已,我便滿足了。

2010年我退休了,許多關心我身體的弟兄姊妹和朋友均勸我:牧師,你對教會和社會已盡心盡力了,夠了,好好休息和陪伴家人吧!

2013年1月,當戴耀廷教授發表一篇名為「公民抗命:香港民主運動的大殺傷力武器」的文章時,我不以為意。

當戴教授於2013年2月提及邀請陳健民教授和我參與「公民抗命」時,我感到驚訝愕然。

我人老了,身體又多病痛,怎可能參與呢?惟有致電我的好朋友陳健民教授,徵其意見,他竟然說:「牧師,我現在於巴黎,你先答應,待我回來,再詳談商議。」

身處管治失效,道德淪落,沒有威信,強調鬥爭,不顧人民死活的政府,似乎無意實踐承諾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故遲遲不提出諮詢。戴耀廷教授和陳健民教授不惜為公義、公平犧牲,爭取2017年一人一票選特首,我雖然已70高齡,但禁不了良知的呼喚,我絕不會讓我的弟兄孤身上路。

還記得少年時,基督教我認識真理,離開孤單的人生;還記得教會內,基督訓示我擁抱窮人,讓他們不再孤單;今天,民主號角再次響起,我怎能讓有心人孤單呢?

我的眼睛明亮起來,憑着良知多走一步,與民眾多走一里路。

聖經告訴我:「……愛是出於清潔的心、無愧的良心和無偽的信心。」(提摩太前書1:5)

我本着清心、簡念、分別為聖──無利益衝突、無權利慾望、無隱藏議程、決心為香港盡最後一分力,與港人再多走一步。

2013年3月27日,我們選擇在教堂十字架前表達我們願意犧牲和受苦的精神,宣讀「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的信念。

當日我的禱告是:

我們以敬虔、謙卑和祈禱的心,我們沒有怨恨;反之,我們心懷愛意,不打倒任何人,亦無意對抗和反對任何政權;反之,我們堅守法律,我們以身違法,為的是要凸顯目前政制不公義的地方。若果我們因此行動失去個人自由而能為今日社會和下一代帶來更大的自由,那麼,我們可能失去的自由,就微不足道,這也心甘情願的!

我們選擇和平非暴力的運動,雖然我們面對的不公義力量是那麼巨大、掌權的人那麼難以對付,我們絕不害怕和逃跑。我們可以重新肯定自己人性的尊嚴,採用和平非暴力的抗爭,揭示不公平法律的不公義,迫使邪惡不能再躲藏在合法性的框架內。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原是透過公民商討、公民授權、對話談判去爭取普選,在迫不得已時才採取公民抗命。

中央政府卻於2014年6月出版了「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宣佈「中央全面管治」,那麼,中英聯合聲明中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呢?中央官員竟然回應說:回歸以後,中英聯合聲明已失效。

從來沒有想過,中英聯合聲明如白紙一張。

中央政府原於2012年承諾2017年香港普選行政長官,惟人大常委2014年8月31日的決定,全面落閘,封閉普選和對話之門。

 

對話之路走盡了,和平佔中啟程了。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定於2014年10月1日舉行,為此,我們於9月18日入信申請「不反對通知書」,9月25日和警方商談安排細節。

9月22日專上學生聯會組織一周罷課不罷學的行動,抗議831之決定,並於政府總部外集會。但罷課學生於9月26日衝進政府總部「公民廣場」,學生領袖被拘捕,引發大批市民響應,擠滿了政府總部外面的街道。

其間,市民高呼「守護學生」,要求即時「佔中」。

9月27日晚,我們與在場的學生代表舉行會議,取得共識,9月28日凌晨1時40分由戴教授宣佈「佔領」行動開始。但集會的人群開始離開,不久學聯宣佈這次是學生運動,並非「佔中」。

9月28日早上,警方封鎖所有進入政府總部的道路,意圖孤立場內的學生和市民。

9月28日中午時分,消息傳來,梁振英於下午3時30分召開記者招待會,我們圍坐在「命運自主」台,見到警方似要準備清場。

因為這次行動不是「和平佔中」運動,因此,我即時要求義工和糾察離場,不要被捕,否則無人主持10月1日的集會,初時三子建議我隨義工離場。但最終決定,我還是留下來待警察清場,我們三人蹺手坐在一起被捕。

我坐回「命運自主」台上,與學生領袖、泛民立法會議員和陳日君樞機,手牽手坐在台上等待被捕。下午5時58分,突然聽到槍聲,夏慤道煙霧瀰漫,站在前線的市民大聲叫喊:「警察放催淚彈。」

依我們的計劃,如果警方用武力時,為了保護示威者,我們會勸喻撤離,何況警方還舉着「速離否則開槍」的橫額。

陳日君樞機即時大聲呼喊「不要作無謂犧牲,快撤離,我們不要為這不理性的政府作犧牲。」「現在不是犧牲的時刻,快撤離!」

此時,我腦中湧現北京天安門的景象,我心裏說:「一定要守護學生,保護群眾不受傷害。」

10月3日我們已開始討論自首,惟不忍心讓學生孤單抗爭,故我們留下來。

10月4日下午我們知道駐守的警察沒有食物,本於信念,任何抗爭,我們都堅持不能傷人的尊嚴,當日下午6時前,便開通車道和海富天橋。

此後,我積極推動學生和政府對話:因為只有對話才可保障所有參與者安全,另一方面,為雨傘運動打開對話之門,促進香港和北京政府理性對話下去。第一次原定10月10日,惟因10月3日旺角示威者被黑社會毆打而叫停。但我沒有放棄,仍積極尋求對話。

經過多人和多番的游說和努力,終於再決定10月21日學生和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公開對話。可惜學生不願意再對話下去,良好的意願落空,我憂心忡忡,不得安睡,我們三人多次與陳日君樞機和李柱銘先生一起禱告,求上主保護學生和示威群眾,並祈求上主指引前路。

群眾無畏無懼,沒有撤離,87枚催淚彈「催逼」了10多萬人上街──波瀾壯闊的雨傘運動開展了。

雨傘原是用來遮太陽、擋風雨,但在運動期間,在警方猛烈噴射胡椒噴霧下卻產生保護作用。

雨傘運動源於長久以來對政制發展感到無助、無奈和無望,渴求命運自主。

79日佔領,120萬人參與,展示香港和平非暴力的高質素公民,其間沒有破壞任何建築物,或焚燒任何物件。

佔領區的商店不但無損,反而佔領者鼓勵和幫助小店,以免生意受影響。很多商店和市民送飯、送水、送棉被、送帳幕,佔領者充份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

雖歷經黑社會的暴力襲擊,警察亦以暴力打得佔領者頭破血流,但佔領者仍保持和平非暴力的信念,沒有退縮。

和平非暴力的公民抗命種籽,已深植人心。

這運動原是一場公民覺醒運動,期望每個人都能出來貢獻自己,表示決心,更希望能喚醒官僚的良知。

幸福和美好的和平生活,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也是上主的旨意,我們要踐行在人間。

沒有公義,便沒有和平,因為「公義的果實是平安;公義的效果是平靜和安穩,直到永遠」(以賽亞書32:17)同時,「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與和平彼此相親」。(詩篇85:10)

法律和秩序是任何社會不可或缺的。若法律只用作維護權貴既得利益者,不法和霸道便由制度肯定,社會道德基礎便蕩然無存,無權無勢者就成為法治制度的犧牲品。

那麼,政權只會藉國家安全的名義:以迫害、流放、任意逮捕、刑求、強迫失蹤、破壞和暗殺來維持所謂「和平」。(C. René Padilla)

或許您們會說:我們的問題源自「公民抗命」。

錯了!

我們的問題,乃是來自「公民從命」。

這種從命,讓世上無數的人屈膝於強權,獨裁者的政體之下,被捲進死傷以百萬計的戰爭。

這種從命,讓世上無數的人對貧窮、飢餓、愚昧、戰禍與殘暴無動於衷。

這種從命,讓世上的監牢擠滿小奸小惡的罪犯:大奸大惡者,卻成為國家的領袖。

歷史學家霍華德.津恩(Howard Zinn)

 

今日是2019年4月9日,想起51年前的4月4日,主張和平非暴力爭取人權的馬丁路德金牧師被人槍殺,先賢的說話仍在鼓勵和呼召我們:

「……我們要抵抗,因為自由永遠不是白白賦予的。有權有勢的欺壓者從不會自動雙手贈獻自由給受壓者……權益和機會必須通過一些人的犧牲和受苦才可以獲致。」

「……仇恨生仇恨,暴力生暴力……我們要用愛的力量去對付恨的勢力。我們的目標絕不是要去擊敗或羞辱白人,相反,我們要去贏取他們的友誼和諒解。」

馬丁路德金牧師說:沒有公義便沒有真正的和諧。我寄語生活於香港的市民,要憐憫不公義制度下的受害者,包括示威者,也包括警察;我更祈求憐憫能激發勇氣,用以對抗制度的惡。

雨傘運動中,我只是一個敲鐘者,希望發出警號,讓人們知道不幸和災難正在發生,期望喚醒人們的良知,共挽狂瀾。

如果我仍有氣力,必繼續在教會敲鐘,在世上敲鐘,在人心敲鐘。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主同行。」(彌迦書6:8)

我,朱耀明、戴耀廷和陳健民現在於被告欄宣告:

我們沒有後悔,

我們沒有埋怨,

我們沒有憤怒,

我們沒有遺憾。

我們沒有放棄。

耶穌說:「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10)

慈愛,公義的上主,我將自己交託祢手中,願祢的旨意成就!

 

鄭月娥:在選舉的過程中,我看到自己的不足

Posted in Election, Speech on March 26, 2017 by loso

鄭月娥特首選舉結束勝利演說

各位香港市民:

這一刻我懷著謙卑的心情,作爲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候任行政長官,與大家開始新的一段同行。

我要感謝曾俊華先生和胡國興先生,還有葉劉淑儀女士,他們在今次選舉過程中的表現令人敬佩,更啓發了我很多。我希望他們會繼續用他們覺得合適的方法,與我一起服務香港人。
我亦要感謝所有選舉委員會委員,無論他們投了票給哪個候選人。多謝他們對香港的關心和在這場選舉的積極參與。

還要感謝傳媒,尤其是前線的記者朋友。多謝你們一直協助市民監察我。兩個多月的奔波,辛苦大家了。

我競選辦的同事亦都辛苦了,他們日以繼夜的工作,我衷心感激。

我更要多謝在選舉過程中,與我分享過意見、或是用不同方法表達過想法的社會人士和廣大市民。在參選之前,我自信有多年的公職經驗,應該已經算是瞭解情況。但在選舉過程中,我聽到很多人的心聲,學了、體會了很多新的事物和對事物的不同角度。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白必須要加把勁。

我亦都明白行政長官的工作,會與我以前在政府所有的崗位都不一樣。在以前的崗位,我比較著重落實解決問題。而作爲行政長官,我有責任找出事情的癥結,更宏觀地梳理問題。
香港、我們共同的家,今日存在頗嚴重的撕裂和積累了很多鬱結。我的首要工作就是去修補撕裂和解開鬱結,團結大家向前。

對我來説,團結是要實實在在、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我會用具體的工作和扎實的政績去答謝支持我的人,以及贏取未曾支持我的人的認同。我深信:行動比説話更有力。

在參選之初,我提出要為管治注入新風格。現在當選之後,我會馬上約晤立法會各黨派的議員,之後我希望建立恆常的溝通機制,為行政立法關係打好基礎。

我亦重申:我組織管治團隊的原則是廣納賢能、用人唯才。只要有心、有力、有承擔服務香港,不論派別,我都會誠意邀請他們加入。

而我亦會要求我管治團隊的每一個成員:必需用心聆聽、與民共議,同時要議而有決、決而有行,這樣我們才締造到可行的共識,得到社會最大的支持。

團結向前的工作在候任期間就要開始。以我在政綱裏面提出每年增加五十億元教育經常開支為例,我會盡快聯絡教育界的各方持份者,以及立法會的各黨派,無論大家的政治立場是什麽,都應該坐下來,從莘莘學子的利益出發,一起討論和決定如何使用這筆新資源。我有信心大家可以求同存異,達到多贏。

同樣地,我在政綱内提出要策略性地運用財政及稅務措施,促進經濟發展。其中包括引入兩級制利得稅,以及為鼓勵投資科研的稅務扣減。香港需要新想法,我會向各行各業的老闆和打工仔,以及專家和學者提出邀請,共同制定稅務的新方向。

大家都知道,一個困擾了香港一段時候的問題是房屋。我承諾過協助香港人置業安居、改善居住環境。要實現這理想,我們需要更多可用的土地,關鍵是如何在增加土地供應上建立共識。我會相約規劃、工程、環保及地區人士,籌組我在政綱中提出的專家小組,繼而開展與民共議。

香港社會多元,不同的意見經常並存。多元包容、新聞和言論自由、尊重人權等價值,以至經過很多代人努力確立下來的司法制度、法治精神及廉潔操守,都是我們香港人珍惜和引以爲榮的。作爲行政長官,我會竭盡所能去維護「一國兩制 」、堅守香港的核心價值。

正因爲這些價值,我們深愛香港這個家,亦令我們的社會生動活潑、有創意。我歡迎並且鼓勵不同的聲音。我會透過實務去證明,不同的聲音是可以互相尊重,一起解決問題、逐漸修補撕裂。

這項工作絕不容易,未來政府亦將會有很多其他同樣甚至更加艱巨的工作。我們盡量先易後難,也要聰明一些,結合政府、公民社會以及民間的力量。

我特別希望發揮青年人的力量。青年人充滿活力,更重要的是,青年往往是走在社會的前端,帶動、推動我們整體前進。在今次選舉中,我深深感受到青年人强烈的訴求和對香港的熱誠。我無論是落區、出席研討會、遇上示威、或是接到電話、電郵和臉書留言,很多時候最敢言的都是較爲年輕的朋友。而我在政綱裏面的不少内容,其實都是受到青年人的啓發。

我自己都是在讀大學的時候投身關注社會,並立志追求一個更公義、更仁愛的香港。幾十年後的今日,我依然熱愛服務大家。

展望未來的五年,工作確實不少,要克服困難也不容易。我懷著一直以來都無變的初心,多加一份謙卑,期盼與各位同行,以關心、聆聽、行動,建設一個更美好的香港!

Fellow Hong Kong Citizens,

Here, with humility, I stand as Chief Executive-Elec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ready to begin a new chapter in our journey together.

I want to thank Mr. John Tsang, Mr. Woo Kwok-hing, and Mrs. Regina Ip. They all ran good campaigns which taught me a lot. I hope they would continue to serve the Hong Kong people with me, in whatever ways they feel appropriate.

I need to thank the members of the Election Committee. Regardless of whom they have voted for, I thank them for caring about Hong Kong and for their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is election.

The media, especially frontline reporters, deserve appreciation. Thank you for helping the people monitor the campaign and me. It has been 2 months of very hard work.

Colleagues in my campaign office have worked hard too. I am grateful for their tireless contribution night and day.

Most of all, I thank the people from different sectors and all the citizens who have shared their thoughts and views in their ways. At the start of this campaign, I felt rather confident that years of public service meant I should know things reasonably well. In the process, however, I heard so much more from people’s hearts, and learnt and experienced many new things as well as different angles to things. I see my shortcomings and understand that I must put in more efforts.

I also understand that being the Chief Executive will be very different from all the other positions in which I have previously served. In those positions, my role tended towards implementing solutions to problems. As Chief Executive, it will be my responsibility to identify the crux of the matter and address the problems with a more macro approach.

Hong Kong, our home, is suffering from quite a serious divisiveness and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frustration. My priority will be to heal the divide and to ease the frustration – and to unite our society to move forward.

To me, unity must be built step by step on solid ground. It is through real work and actual results that I will respond to those who support me, and garner the recognition of those yet to support me. Deed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I also want to stress: in forming my governance team, my principle is to attract talent widely and on merit. Anyone with a sincere wish to serve, the ability, and the commitment, regardless of political affiliation, I shall invite to join my team.

I will tell every member of my team to listen to and work with the people in reaching collective decisions and taking action. Only in this way will we achieve real consensus and gain the widest support from society.

The work of uniting our society to move forward begins now. To take as an example the proposal in my Manifesto to increase the recurrent expenditure for education by HK$5 billion, I will reach out to the various stakeholders and legislators very soon. Regardless of political stance, for the sake of our next generation, we should sit down to discuss and decide how to apply these new resources. I am confident that we can put aside any differences and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I have proposed to apply financial and tax measures in a strategic way to facilit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includes the introduction of a 2-tier profits tax system, and tax deductions to incentiviz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ong Kong needs new thinking. I invite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in all sectors, as well as experts, and academics to come up with ideas and help devise new plans.

As we all know, housing is an issue that has been problematic for Hong Kong for some time. I have pledged to help Hong Kong people attain home ownership and to improve living conditions. To do this, we need more usable land; the key is to reach a consensus on how to increase supply. I will bring together professionals from planning,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form the task force which I have mentioned in my Manifesto, to get a start on the process of public engagement.

Hong Kong is a diverse society, with different views coexisting. Values such as inclusiveness, freedoms of the press and of speech, respect for human rights, and systems which have taken generations to establish, such as the independent judiciary, rule of law, and clean government, are matters that we Hong Kong people find precious and are proud of. As your Chief Executive, I shall do my utmost to uphold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and to guard our core values.

These values are the reason we love Hong Kong our home so much. They also make our society lively and creative. I welcome and indeed encourage the spectrum of voices. Through substantive collaboration, we will show that different views can respect each other, work together, and heal the divisiveness.

This will not be easy; the future Administration will have other equally if not even more difficult tasks. We will prioritize; we will also be smart about leveraging the forces of the government, civil society, as well as the public at large.

In particular, I wish to tap the forces of our young people. The young has the most energy. More importantly, they often are at the forefront of society, pulling and pushing us as a whole to make progress. In this campaign, I have felt deeply our younger people’s strong desires and their passion for Hong Kong. Whether in my district visits, meetings, encounter with protests, or receiving phone calls, emails or Facebook messages, the most forthright are often younger. In fact, large parts of my Manifesto were inspired by young people.

I myself started paying attention to social issues and deciding to seek a more just and benevolent society when I was in university. Now, some years later, I am still passionate about serving the people.

Looking ahead to the next 5 years, there will be plenty of work, and the problems will not be easy to overcome. My heart remains the same, only more humble. I look forward to our road ahead. Through caring, listening, and taking action, we will build an even better Hong Kong!

 

曾俊華:即使球隊不斷咁入波都未必能夠一定勝出

Posted in Election, Speech on March 26, 2017 by loso

特首選舉候選人曾俊華選舉結束後退讓演說

各位香港市民,

我們的選委已經作出了他們的選擇,我坦然接受今次選舉的結果。

我都衷心祝賀Carrie當選,成為下一屆的行政長官。

我曾經想過,自己或許可以好像巴塞隆拿的那場經典勝仗一樣,在完場前一刻反敗為勝。但是現實就是,即使球隊踢得多麼好,又有球迷支持,還不斷入球,都未必能夠一定勝出。

無論如何,我希望所有支持我的朋友,不要為今日的選舉結果感到氣餒,不要將輸贏看得太重,更千萬不可以忘記我們的初衷,大家一定要繼續為香港的和解努力。我之所以提出香港需要信任、團結、希望,並不是因為我需要一個口號;而是我真的相信,它們就是當前香港最需要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我相信Carrie在這一點上面,看法是和我一致的。

我認識Carrie很久,也共事很多年,她是一位非常勤力和能幹的人,這場選戰不只改變了我,我相信亦一定觸動了她。在這裏,我請大家給她一個機會,協助她履行行政長官的使命,一起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重燃希望,讓香港可以變得更好。

很多位提名我,以及投票給我的選委。我很遺憾令你們失望。我知道,你們一定不會認為我是一個完美的人選,但是你們仍然可以頂住莫大的壓力,不單只信任我,更信任我背後的理念,信任支持我的民意。你們的勇氣和你們的堅持,我相信大家是看得見的。不過,現在是放下己見的時候,我呼籲各位不妨以包容的態度,去迎接即將到來的五年,因為我們一定要一齊努力,去彌補我們失去了的五年。

我當然要感謝過去兩個多月,同我一齊並肩作戰的戰友。我的戰友不單只有我的家人,和「幾多錢都買不到」的頂級競選團隊,還包括自發組成的「薯仔」義工,他們即使日曬雨淋,但是始終都是帶著笑容。我要感謝各位有份透過眾籌或者支票捐助給我的朋友,沒有你們慷慨解囊,我的競選工程根本無法啟動。最後我要感謝所有為這場選舉出過力的朋友,全靠你們的努力,以及無私、無怨、無悔的付出,才令到我們有這個機會為香港打一場令人難忘的選戰,令我們可以堅持到今天這個終點。你們都是有心人,我相信,香港,只要繼續有你們這些有心人,就仍然有希望。憑一口氣,點一盞燈;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靠着這些燈火,我相信我們必定可以點亮香港的未來。

趁着今天這個機會,我要向三個月前我辭職的時候,來不及好好告別的公務員團隊說幾句說話。三十多年前回到香港加入政府,是我一生人最值得驕傲的決定之一。香港公務員團隊的水準是世界級的,這麼多年以來,大家總能夠在複雜的環境當中維持中立,用最周密的思考,和最高效、最忠誠的態度去服務全港的市民。我期望你們能夠在未來的日子裏面,保持專業精神,堅守崗位,和新一屆政府班子共同努力,榮耀我城。

各位市民,我感激我們的每一次相遇,感激你們對我說過的每一句話。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在美孚,有一位先生專程由屯門「飛的」過來,他說要當面為我打氣﹔我亦記得在西九龍中心,黎太兩母女不怕排長龍,為了拿到扭蛋的襟章,之後再寫一篇文章放在網上支持我;我記得在中環,一位剛巧生日的女士,說要將她的生日願望送給我和香港;在愛丁堡廣場,幾千位市民以手機的燈光,化成一個由光編織成的海洋,為一個團結的香港,發出最真誠的祝願。多謝你們每一位,你們給我的回憶,足夠我咀嚼一生。是你們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公僕,或者應該說,是你們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今次選舉輸了,但是香港並沒有輸。正如我一直講,我是不是曾俊華,並不要緊,與其只是將希望寄托在一個人身上,不如相信我們每一個人。

各位朋友,我衷心請求大家,不要為今日的選舉結果感到失望及氣餒,更加千萬不要失去對香港的信心,千萬不要放棄香港。如果今次的選舉,能夠令我們更加了解團結的價值,更加認識到我們未來的路,應該怎樣走下去,更加體會到我們對香港這個家的熱愛,我相信,我們的得着,已經遠比我們要失去的多。

有人說,今次這場選舉,我好像和全香港人一齊發了一個夢,直至今日,我們終於夢醒了。我好相信,我們一齊發的這一個夢,一個令香港可以變得更加民主、更加包容、更加繁榮、所有人可以活得更好更快樂的夢,已經實實在在地改變香港,也改變每一個香港人同我們的下一代,令到他們願意和我們繼續去發這一個夢,直至我們的夢想,有一天成真。

聖經這樣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今日,是我公僕生涯的黃昏,但是對於香港來說,我相信是一個旭日初升的黎明。

因為,我始終相信大家,我相信香港。

多謝。

Fellow citizens,

Today, members of the Election Committee have made a decision for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I accept this outcome, and offer my heartfelt congratulations to Carrie, our next Chief Executive, and I wish her every success.

I believe that Carrie, like myself, will also stand by the core values of Hong Kong. I wish to call upon all of you to lend her your full support, so that she and her government will be able to bring about a more harmonious future for a better Hong Kong.

I wish to thank all the EC members who have given me your nominations and those of you who have voted for me today. You have stood by me and the values that I stand for in the face of immense pressure. I am sorry that I have not been able to meet your expectation. I wish that you could all lend your support to the new Administration, and continue to stand by Trust, Hope and Unity, values that we all treasure.

I also wish to thank my companions in this election campaign – not only my family and my super campaign team, but also the volunteers who call themselves “small potatoes”, the thousands of citizens who have made generous donations to support my campaign, and all the unsung heroes behind the scene. Without you, this campaign would never have made the difference that we have been able to make in the past two months. I truly believe that what we have left behind is not just a legacy that will be forgotten, but genuine hope for a better future in Hong Kong.

To my 180,000 former colleagues in the civil service, I want to tell you that I am proud to have been part of this sterling service in the past 34 years. I am sure you will continue to give your very best in the most professional and dedicated way in serving Hong Kong in the years to come.

Fellow Citizens, words cannot tell how touched I have been by every handshake, every selfie and photo opportunity, every conversation, every quiet word and loud chant of encouragement, and every card, letter and facebook message that you gave me. You have been the single largest driving force that has helped me maintain my optimism in this campaign. In fact, you have made me a better person in the process.

The Bible says: “ I have fought the good fight, I have finished the race, I have kept the faith.”But please, do not lose heart in Hong Kong. Because I believe in you. Because I believe in Hong Kong.

Thank you.

 

胡國興:堅守陣地,為生命嘅理想堅持

Posted in Election, Speech on March 26, 2017 by loso

特首選舉候選人胡國興選舉結束退讓演說

我係誠心祝福林鄭月娥做特首,希望喺未來五年哩,就會做到佢講嘅放下成見,與眾同行。

 

以前做法官,我係慣咗做球證。𠵱家第一次落場踢前鋒,咁要多謝我嘅家人啦,同埋我選舉嘅團隊嘅支持。我哋人少少,但係都好夠隊形嘅。尤其是要多謝我太太,如果有人鬆肘,佢都會錫番我。

 

我唔在乎遞日人哋記得我乜嘢,我只在乎喺要記住每一個我喺參選路上所遇到所見到嘅香港人。我尤其感激投票畀我嘅選委,佢哋無疑係最守原則,最依照良心做事嘅人,我向佢哋致敬。

 

我參選第一個階段嘅目的係ABC,已經做到咗。第二階段要睇以後,我建議嘅重啓政改、22條立法、全民退保等等,如果最終有民意支持而落實的話,我就係超額完成。

 

最後我有心底說話,特別想同各位年青朋友講。你哋記者好鍾意問我:有無後悔?有無失望?覺唔覺得唔公平?我相信呢啲問題,反映好多香港人𠵱家嘅受壓抑嘅心理狀況。我希望我呢個七十一歲嘅香港人,不含糊、不閃避、有話直講、勇往直前,呢種咁嘅態度可以多多少少,為社會為香港人,作出積極嘅示範作用。

 

我好鍾意我長大嘅地方,我遛連嘅地方 - 榕樹頭。𠵱家嗰度嘅有好多大榕樹已經全部生哂鬚,佢哋每一棵都曾經係一粒細嘅種子。不過,每一粒種子都能夠堅實咁守住自己嘅小陣地,過咗幾十年啦,就無人再可以撼動佢哋。

 

我希望你同我,都會堅守自己嘅小陣地,喺陽光之下努力,為生命嘅理想堅持。以後有緣,江湖再會。

 

多謝各位。

曾俊華巴士巡遊致辭

Posted in Election, Speech on March 24, 2017 by loso

I understand there is a number of overseas media organizations here tonight. I would like to say a few words in English first to welcome them.

We are gathered here to show our love for this city of ours.

Election day is two days away and this is an opportunity for us to rebuild trust, to unify our community, and to rekindle hope, especially among our young people.

We have worked hard in the last two months advocat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I hope that the Election Committee members who have the power to elect the next Chief Executive, would heed our call to help heal the rift in our society and make HK the home that we have always imagined it to be.

各位市民﹕

大家好!

真的有很多人,待會真的要和大家拍一些照片。好多謝你們今晚來這裏支持我,亦要多謝現場的警察同事幫手,沒有你們的協助,今晚是不會成事的。

各位朋友,兩個月前,我宣布參加這場特首選舉,邀請大家與我拍住上,一齊努力,令香港變得更好。過去兩個月發生了很多事,當中不少的片段充滿戲劇性,杜導演都是這樣說。每一個畫面都令我畢生難忘。

令我難忘的,就是我收到非常、非常、非常多市民的鼓勵。每次在街上面遇到一些我不認識的朋友同我握手,幫我打氣,看到大家在我的Facebook上面留言,我都會非常感動,甚至會有些「飄飄然」,覺得自己做了三十多年公共行政工作,真的是沒有白費。但是每晚返回家中之後,我又會提醒自己,不應該因此而自滿,以為自己有甚麼了不起。

 

其實,我是應該覺得沉重才對,因為任何人簡單一句 support、支持你,都是對我一份珍貴的託付。我經常問自己,我是不是真是能夠承擔得起這份重託?我亦都想問各位,你是不是真是願意和我一起走下去?

我知道有些支持我參選的朋友被叫做「薯粉」,這個名聽起來都幾得意。但說實在,我從來都沒有把你們當做粉絲。我不當你們是粉絲,因為我知道我不應該將自己定性為一個偶像。而你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一個很獨立的「你」,你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願望,不同的喜好,不同的際遇,不同的辛酸與快樂。更加重要,是你們有屬於自己的個性、判斷和尊嚴。

我和你們每一位都一樣,是個普通人。過去兩個月,我嘗試理解你們每一個人,希望可以服務你們每一個人。我尊重你們,因為你們每一個,都有屬於自己的尊嚴,你們每一個,都是一個成熟的公民。

政治領袖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服務性行業。「顧客」當然「永遠是對的」;但是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領袖不可能滿足所有個體的要求和願望,他只能夠在差距極大的要求之中找出一個平衡。所以,我一定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更何況我都會犯錯。所以我請你不要做我的粉絲,我邀請你做我的拍檔,沿路彼此提點,與我拍住上。

現在全香港都知道,我口才不好,不懂鬧交,亦不習慣主動去攻擊人,但是我亦不怕被人批評,不怕被人丟雞蛋。其實任何人被指責都一定會「嬲」,但「嬲」一會就好了,接着就應該反省一下,思考一下對方的觀點,有沒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這也是我對各位支持我的朋友的小小期望,當我們聽到和自己不同的意見,我們應該先聆聽。就算其他人完全無道理,一笑置之就算了,不用太過忿怒,更千萬不要生起仇恨。我們大家一起生活在獅子山和太平山下,本來就懂得和自己不同的人共存,這才是真正的香港精神。

我相信這次選舉不只是一次公開、公正的君子之爭,更加應該是一次令香港變得更加好、更加團結的機會。大家可能還記得,我兩個月前站出來宣布參選時,就話要令香港變得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和諧。我衷心希望,從這場競選運動開始,我們所有香港人,可以團結一起,一起去實踐這一份願景,一起去為香港燃點希望。

我在各位的網上留言當中,時常看見有人抱怨自己沒有選票,說除了給like,和參加之前的眾籌之外,不知道自己還可以為今次選舉做些甚麼。

是的,你們當中絕大部份人都沒有選票,但是我依然渴望得到你的支持。因為我不只是為了一千二百人而出來參選,特首畢竟是七百三十五萬香港人的特首。就算我有幸拿到所有選委的選票;但是沒有你們市民的認可,又有甚麼意義呢?

選戰是一場艱辛的洗禮。走到今天這一步,我覺得自己出現了不少變化,除了減了十多磅,亦變得更加謙卑,更加相信團結的力量。唯一不變的,是我的信念。大半生的經驗讓我明白,唯有面對難關,唯有面對抉擇,才能真正體現一個人,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各位將在週日投下神聖一票的選委,你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你們,我相信香港。

各位和我一路同行的朋友,我盼望,不理前途還有多少風雨,你們都能夠陪我走完這最後一哩路,一起見證明天,見證一個更加美好的香港誕生。

多謝大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各位,這裏旁邊分別是龍和道和干諾道,兩年半前,大家都記得佔中就在附近發生。

今日我來這裏和大家見面,我希望,我們今晚的相聚,可以為這個地方賦予另一個意義。

希望以後大家會記得,在2017年3月24日這一個夜晚,我們香港人曾經走在一起,為一個更團結、更美好的香港,作出了最真誠的祝願。

今晚是星期五,現在又是晚飯時間,希望大家有一個愉快的Friday Night,和一個開心的周末。再見!Bye Bye!

陳志雲脫罪感言:霧霾始終會散去

Posted in Speech on March 14, 2017 by loso

陳志雲終審法院上訴得直發言

13-3-2017

mfile_1319100_1_l_20170314185259

七年啦,終於可以在晴朗的一天出發。

 

我有少許經驗,想同大家分享。當你嘅生命起咗一啲莫名其妙嘅變化,唔好驚,唔好亂,前路幾咁迷茫都好,霧霾始終會有散去嘅一日。好似今日咁,啱啱好大雨,場雨幾大都好,都會有停嘅一刻。可以行嘅路,一定唔只一條,只要你願意,絕對可以另闢蹊徑。

 

我今次嘅經歷畀我最深嘅感受係,人同人之間嘅互愛係最重要。當你身邊嘅人有需要嘅時候,儘管係簡單嘅一句問候,都可以為佢哋帶嚟出乎意料嘅動力。我好感謝呢七年以嚟,上帝派遣喺我身邊嘅每一位天使。佢哋無保留嘅信任,無條件嘅支持,無間斷嘅鼓勵,畀咗我無與論比嘅動力。呢一班天使為我承受咗好多壓力,無佢哋嘅支持,我係堅持唔到今日。

 

重有一點,我不得不提嘅係,無論你同意與否,我哋都要尊重法庭嘅裁決。獨立嘅司法制度,唔單止係香港嘅核心價值,亦都係香港賴以成功嘅重要基石。所以我衷心希望我哋每一位香港人,要盡我哋嘅力量,將佢珍而重之努力捍衛佢,因為只有一個不受干預嘅獨立司法制度,先至有機會確保--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多謝大家。

陳志雲脫罪感言:霧霾始終會散去

胡國興:香港不需要技術官僚做特首

Posted in Debate, Speech on March 8, 2017 by loso

2017行政長官選舉民主思路選舉論壇

胡國興總結發言

2017.3.5

 

香港不需要技術官僚做特首。

香港最需要一個有誠信;處事公平、公開、公正;守得住法治、公義的特首。

我和林太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特首選擇。

林太口講「同行建共識」,但從來都無「同行建共識」的往績。歷史不會說謊:

1. 1999年,她做社會福利署署長,由上而下,改用一筆過撥款資助機構。 社福界怨聲載道,至今仍未平息。

2. 2007年,她是發展局局長,一意孤行,清拆皇后碼頭,種下青年反對政府的禍根。

3. 舊年,她是政務司司長,黑箱作業,罔顧法例要求,要將故宮博物館建於西九。一件大好事變成了壞事。

4. 依家,她選特首,講 “We Connect”。

Connect 的前提是respect。從上述事例看到的是專橫,不是尊重。

我同林太的基本分別是,我不單止要”connect”重要”respect”:

● 我尊重長者的貢獻和權利,所以我支持全民退保。
● 我尊重平等參予,所以我要重啟政改。
● 我尊重「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所以我倡議《基本法》22、23條同時本地立法。
● 我尊重法治精神,所以我要制約特首、官員的權力,確保政府在陽光下運作。

政府急需要變,不是出自前朝官員小修小補。我們要在施政風格以至內涵的大變。

香港期待各位選委,行使自由意志,投「正道」一票,令香港重回正軌。

曾俊華:信任!團結!希望!香港可以變得更好!

Posted in Election, Speech on January 19, 2017 by loso

2017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參選人曾俊華參選演講

各位香港市民:

1982年,即是三十四年前,國家和英方正就香港的前途問題展開談判,我相信在座一些朋友,都會記得當時的情況:社會上人心惶惶,很多人都看不懂香港的未來,大家感到疑惑、擔憂,有人甚至考慮移民。當年香港社會的情況,我記得十分清楚,因為我就是在1982年的11月,和太太帶着兩個小朋友,回到這個我出生的地方。

三十多年後的今天,移民又成為了香港的話題。不只是一些年輕朋友,甚至有些中年人都話考慮要遠走他方。聽到這些故事,我非常難過,亦令我不斷問,到底是甚麼原因,令他們這樣想?我又可以做些甚麼?

經過漫長的思索,在香港面對另一個重要歷史關口的時刻,我懷着最嚴肅、最謙卑的心情,帶着比我卅四年前回港更加大的決心向大家宣布,我決定競逐下屆行政長官。

因為,我真是不希望再聽到有人說要移民。移民的辛酸,我早就領會過。我十四歲就跟父母移民到美國紐約,六十年代「大蘋果」的生活,我會用「風起雲湧」四個字去形容,就好似荷里活電影裏面的情節,華人和少數族裔,尤其是年輕的移民,實在過得不容易,亦令我理解,為甚麼海外華僑更加體會團結的重要,更加重視中國人的身份。

大家可能知道,我自小習武,都「幾打得」,但你們可能不知道,當年在美國,我曾經因為有人在我面前侮辱中國人,而跟人打架。如果我們不想被人歧視,我們就必須自強,但民族不強大,國家不發達,就連海外遊子都不容易抬起頭做人。

七十年代的保釣運動席捲全球,美國的華僑,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尤如被當頭棒喝。我和我一班朋友當年都參與了保釣,有過這個經歷,大家都開始思考,做了多年過客,是否應該回國。

在美國的經歷令我明白到,社會問題不可能一天解決,更加不可能以少數人的努力,就可以實現理想社會。要達成這個夢想,必須有好多站在不同崗位、抱着不同信念的人,以及整個政府,一起以最大的善意,以最寬容的態度,一步一步處理社會上不同的問題。過程之中,當然有看得大家熱血沸騰的抗爭,亦有更多大家注意不到,卻又非常關鍵的妥協。這就是我後來走進建制,加入政府服務的背景。

我在哈佛大學進修的時候遇到了曾蔭權先生,認識了香港政府的工作。當時的我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考慮自己的前途,有人邀請我返香港創辦一家學校,政府亦都聘請我做政務官,最後,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貢獻自己,服務同胞,報效祖國,一直是我作為公僕的信念。我很感恩自己在政府曾經擔任過很多不同的崗位,從參與地方行政到駐外代表,從參加貿易談判、發展區域關係,到負責規劃地政,推動工商科技。董建華先生提名我出任海關關長,是我第一個主要官員的職位,後來更得到中央政府的信任,在兩屆政府裏面獲任命為財政司司長。

這三十四年的經歷,讓我有機會從不同上司和同事身上觀察不同的領導風格,從每一個方面去掌握整個政府機器的運作,更重要的是有幸接觸到各個階層、各個領域的市民,和大家一起工作,了解不同的想法。

在這三十四年當中,我看見我們的城市如何打破種種灰暗的預言,一步步變成舉世矚目的國際都會。我和全香港的人一同走過路直路彎,這些珍貴的經歷,令我今天可以大膽說︰「我懂得香港」。

一直以來,香港被形容為彈丸之地,我們在地理上的局限,令不少人覺得香港的發展和機會有限。但我一向都認為,香港的意義、力量以及潛能,比肉眼所見的大很多。

香港從1950年開始不斷接收大陸移民,令我們的人口在1980年前以每十年增加一百萬人的速度不斷增長。那些人裏頭有人講上海話,有人講潮州話,有人講閩南話,我一家人就講台山話,每一個人幾乎都帶着不同的方言和口音。

香港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接納了這麼多人,磨擦自然在所難免,但我們有足夠的度量,令大家能夠在獅子山下同舟共濟,為理想奮鬥。

我們常常說,香港的發展離不開祖國的支持,而全中國過去三十年的高速發展,造就了我們今日的榮景。沒錯,這個是事實。但是毋須諱言,祖國的道路也不完全是一帆風順,她也有她的起伏,而跟祖國一起走過「改革開放」這段不平凡的路的,就是我們幾代的香港人。例如,霍英東先生當年歷盡艱苦,透過體育使我們的國家一步一步重返國際舞台﹔邵逸夫先生高瞻遠矚,在祖國教育資源貧乏的年代,於全國捐建教育項目,至今已經超過六千個。從華東水災到汶川地震,我們全體香港人無役不與,從不缺席。

我們愛國,不只是因為國家現在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強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能夠讓香港穩坐快車,邁向更好的未來。真正的感情是要休戚與共,不論貧富,不計回報。「愛國愛港」從來不是一句空話,早在九七回歸之前,在國家遇上困難的時候,我們全港上下就已經證明了我們對國家的感情。

今天那些極少數是非不分,妄言要搞「港獨」的人,我想知道他們憑甚麼去否定我們的歷史,侮辱香港人的感情?其實他們根本不曉得香港是甚麼,因為中國從來就是港人身份認同的核心,真正的香港從不狹隘自戀,從不故步自封。擁抱國家,面向世界,才是真正偉大的香港,一個更好的香港。

我相信香港可以更好,正是因為「一國兩制」這個偉大構思。過去幾年,我參加過不少國際會議,深切體會到全球政經格局的變動,和國家與日俱增的影響力。

無論是「一帶一路」,還是在「APEC」、「G20」以及未來「亞太自貿區倡議」的框架底下,香港都可以趁着國家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將自己的長處轉為國家所需,成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這與我們過去跟國家的互動其實是一脈相承。

我相信,任何一座偉大的城市,背後都一定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沒有英國,就不會有倫敦;沒有美國,就不會有紐約。香港可以變得更好,正是因為我們背後擁有一個正在迎接偉大民族復興的祖國。

香港可以更好,可惜目前有種種阻礙香港發展的負能量,例如一些非友即敵的心態,一些非黑即白的主張,深深地割裂了我們的社會。這種局面不單止阻礙政府施政,使到一些有益民生的政策不能夠落實,更加使到整個社會彌漫着一股怨氣和怒火。

我要非常清晰地向各位指出,今天應該是我們放下固執偏見的時候,畢竟香港從來不只是說一種語言,亦都從不盲目地追隨某一種教條;香港既不只是工商界的,也不只是勞工界的;香港既不只是五十後的,也不只是八十後的;香港既不只是我的,也不只是你的;香港屬於我們每一個真正的香港人。

中國功夫講究的不是以力制勝,而是武德,是節制,是「能容人處且容人」。同樣地,我們現在需要的就是這種胸懷,審時度勢,慎思明辨,用理性和溫和的態度去尋回香港多元開放的本來面目。

我身後的背景,上面寫上三個關鍵詞:「信任」、「團結」、「希望」,它們就是我參選的三大信念。我深信今天的香港,最急切的就是要建立信任、團結社會、重燃希望,因為如果社會無信任,香港人不團結,年輕一代不能對未來抱有希望,即使我們如何努力,我們都不可能一起看見一個更好的香港。

在香港這個開放並且多元的社會之中,不管你是誰,也不管你站在什麼立場,至少我們有一套大家都會認同,讓每一個香港人能夠成為香港人的基礎;那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法治、公平、廉潔、自由、民主、多元、包容和關愛。我深信,守護這套核心價值,正是香港特區政府當仁不讓的重任。

香港可以更好,是因為我們有一套寶貴的核心價值。配合優質的教育,我們能夠培養出更多有創造力的人才,讓他們在一個公平開放的環境裏頭各盡其責,各展所長,實踐人生的夢想。

只要政府做好自己的角色,只要我們守護住我們原有的優勢,明智地在最恰當的時機去為不同產業創造條件,我們當然可以讓我們的經濟變得更加多元,更加均衡,使「香港創造」變成國際上響亮的名字。

近年全球經濟發展的問題,大家有目共睹,資本主義這個大實驗,遇到新時代帶來的種種問題;貧富差距導致的不滿情緒,不能夠視而不見。我們的任務不是推翻市場,而是要合適地修補它的毛病和不足。

香港可以更好,是因為我們香港人是一群有同情心、有同理心的人,懂得其他人的難處,看到其他人的痛苦。大家都會認同,政府有責任把所有不幸地被遺漏的人,帶回到公平的起點,盡力讓所有願意為香港付出的人,生活都可以安樂無憂。

環球經濟近年的情況,出現一些令人憂慮的現象。過去幾十年帶動香港發展的全球化開始退潮,取而代之的保護主義迅速抬頭,在新的環境之下,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我們沿用多年的經濟和社會政策,透過宏觀和前瞻的規劃,讓香港在新的環球格局站穩陣腳,提升優勢。

經濟以外,在一個更好的香港裏面,市民理應享有更快樂,更健康,更體面的生活。「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不只是詩聖杜甫的胸襟,也是我真誠的心願。

我認為特首梁振英先生在房屋問題的斷症,以及相關政策的大方向是對的,這裡我可以向大家講得好清楚,我會繼續造地,繼續起樓。

房子有投資價值,但主要是用來住的。房屋短缺、樓宇老化、樓價過高,全部都是香港面對的重大問題,它們不只是眾多市民身上的重擔,而且還限制了許多行業的前景。政府當然有責任替市民紓困,替未來的發展鬆綁。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顧及可貴的自然環境,以及身邊那些活生生的歷史風物。如果沒有了郊野,沒有了讓香港人引以為傲的青山綠水,我們的生活就不可能完整。如果沒有了支撐我們的社區,沒有了承載記憶的舊建築,我們的生活就會少了重心。因此,我將會在通盤權衡過所有條件和局限之後,探討填海造地和社區重建的各種方案,去提升我們所有人的生活條件。

香港人均壽命之高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我們出色的公共醫療系統功不可沒,政府當然要繼續令它更加完善。但只是長壽是不夠的,怎樣能夠讓全體市民,特別是長者都活得幸福,才是關鍵所在。

根據一些調查,香港人活得不快樂,或者就因為此,又有些人開始談論移民。我的心願就是讓「香港地」不單止繁榮,並且要讓所有人能夠享受更優質的生活,活出自己的人生,不單止沒有人想移民,還要讓其他地方的人嚮往,那才是一個更好的香港。

沒錯,一個更加好的香港是應該要讓人艷羡的,它應該充滿活力,充滿生氣。我們要推動社會向上流動,讓青年人看得見將來,讓他們相信這個地方,願意在這裏安家立業。

我們應該聆聽年輕人的心聲,與他們一同描繪出未來的藍圖。或者有些青年人想要創造出我們今天想像不到的事業;或者有些青年人想要為自己的社區開拓一處讓人休養生息的空間。

無論他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香港至少都應該是個能夠承載不同機會,孕育不同夢想的地方,畢竟這座城市的未來是在他們的身上。我未必看得到他們注定要實現的奇蹟,但是我決心要為他們的第一步打下基礎。

我的願景宏大,但是我不能夠獨力實現。我的同事常常都希望我可以變得更加口齒伶俐,想我今日用更動聽的方法,去介紹我心目中的美麗遠景。

我未必可以做得這麼好,但慶幸我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我願意聽,我願意用心去聽、去記、思考和感受其他人的說話,從中得到一些新的啟發和智慧。所以這麼多年來,和我共事過的人都覺得我至少是個易於合作的人。他們每一個人,可能都有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歷練和專長,但由於我願意聆聽,他們都願意與我交流,給我一個機會,去共同實現那份願景。

我今天不是一個人走出來宣布參選,我今日是要向全港七百三十五萬市民發出一份邀請,讓我們一起努力,令香港變得更加好。

各位朋友,大半生回首,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最大的感悟。

我們很多人都曾經在社會動盪的年代生活過,親眼目睹社會可以如何對立;偏見可以如何蔓延;矛盾和衝突可以如何無日無之。有人甚至悲觀地認為,這是社會的常態,甚至是結局。但後來,我們都看到,憑着信任、團結和希望,我們最終都可以達成和解,改革得以推行,歷史向前邁出一大步。

要讓香港變得更好,這個目標難不難?當然難!但是不難實現的願景,根本就算不上是願景。我相信這個願景,因為我這大半生的經驗令我明白,你可能不相信我一個人的力量,但是我相信你們,我相信香港。

多謝大家。
2017 CE Election: John C Tsang Declaration
(19 Jan 2017, Thursday)

My Dear Friends,

It was during a time of great uncertainty some thirty four years ago, when China and Britain started negotiations on Hong Kong’s future, that I returned with my young family to Hong Kong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joined the civil service in this great city of ours.

I have been fortunate to have held in my 34 years of public service a good number of positions in a wide range of policy areas that impact on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So much so that I dare to say: I know Hong Kong.

I have big dreams for this city of ours, and together, I know we can overcome the many challenges that stand in our way.

Hong Kong is a great city operat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This is a unique framework that best suits our development. I have witnessed the tremendous clout that our nation now wields on the world stage, and I have no doubt that Hong Kong will become the lead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 on the back of the economic strength of China, and visionary initiatives, such as ‘One Belt One Road’ and FTAAP, that are at the beginning stages of implementation.

But we do need to check the disruptive elements that are threatening to curb our growth – the anger, the polarization, the occasional irrational talks of independence and the confrontation that has torn our society apart. Hong Kong never speaks with only one tongue, and has not followed only one dictum; Hong Kong does not just serve the business sector or the labour sector; Hong Kong does not just serve those born in the 50’s or those in the 80’s. Hong Kong is all of that.

The situation in Hong Kong today cannot be resolved by mere force and aggression; it requires restraint and moderation, on the part of everyone. We must pay tribute to diversity, inclusiveness and rationality in our society, the core values that provide a common ground for all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and which the Government is duty-bound to preserve.

We became a great city because of our core values which include the rule of law, fairness, integrity, freedom, democracy, diversity, inclusiveness and caring for others. As the custodian of these values and strengths, the Government must refrain from undue interference, and provide at the appropriate junctur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our economy to become even more balanced and more diverse.

We became a great city because we have the flexibility to adjust. We believe that market economy is an effective tool to create wealth and allocate resources, but markets can fail. Speaking from experience, we can make good use of the market to serve society.

We cannot be blinded to the economic problems and wealth disparity that we face today. Instead of acting against market forces, our mission is to remedy its pitfalls and improve its implementation, helping those who have fallen through the safety net, and ensuring a decent livelihood for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 of Hong Kong.

A great Hong Kong also means that its people lead a healthy and respectable life. The present government’s diagnosis of the housing problem is largely correct, and I wish to state clearly my intention to keep producing more land and more housing to tackle the problems of housing shortage, ageing buildings and high property prices. These issues place a huge burden on our people. They are also stunting the growth of business in Hong Kong.

As we develop, we need also to keep in mind the necessity to preserve the priceless natural environment of Hong Kong, and the heritage buildings that embody our collective memories. I shall consider all possible means, including large scale reclamation and urban renewal, to produce more land and to enable Hong Kong citizens to enjoy better living conditions.

A great Hong Kong also means that the people here should be able to lead happy lives, and see Hong Kong as their home for generations to come. We are one of the longest living people in the world, but mere longevity is not good enough. We are told by various surveys that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are not happy, and that may explain some people’s wish to emigrate. It is my sincere wish to change these attitudes, and ensure that all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can lead fulfilled and happy lives.

A great Hong Kong would be a place brimming with vigour and vibrancy. It would be a place where young people are able to see a future for themselves, a place where they wish to raise a family and a place where their hard work would be duly rewarded.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their ambitions, whatever they are – starting a world-class business; pursuing further studies; or even dabbling in farming. And I wish to help them map out a blueprint for their future. I may not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it all, but I can help lay the foundation for it.

Ladies and gentlemen, I am not an eloquent speaker like many of you out there. But I do have a gift of listening and pondering deeply what other people say to me. People who have known me all these years find me easy to work with, and I find myself always surrounded by people with diverse talents and experiences.

Today I am standing before you, the 7.35 million people of Hong Kong, not as a single person , but as a team of committed Hong Kong citizens with a common vision: to work together to make our city an even greater place to live.

Looking back on my life, my greatest realization is that confrontation, pessimism and prejudice are not inevitable. What we need is to rebuild trust, reestablish unity and rekindle hope. These are the three keys which are set out on the backdrop behind me. With the right measure of good will, faith and hard work, we can find the solutions, and we can write the history that we want to see.

What I fear most is that the confrontation and conflicts that we have seen in our society recently have eroded permanently our courage and confidence to seek solutions. But, looking back on history, darkness always gives way to light – if only we could hold on to good will and hope.

Is it a difficult target to aim for? Of course it is. You may choose not to trust me to do it alone, but you must trust the collective faith and good will of all of us. Where others see a depressing situation, I see courage in changing the course of history; where others see a society torn apart, I see dawn at the end of a long dark night. If I can see a future for Hong Kong, so can we all.

I have done a great deal of soul-searching of late, and I can genuinely tell you that I am more determined now than ever to serve this city of ours. In fact more determined than what had urged me to return to Hong Kong in 1982.

Ladies and gentlemen, I declare I am running for 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